top of page

專題一:國際音樂教育組織

Orff-Schulwerk
奧福音樂教學之歷史與傳承

郭芳玲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
台灣奧福教育協會TOSA 第十四屆理事長 

  本文章將分別簡要敘述Orff-schulwerk(OSW)奧福教學之歷史發展與教育意涵,其次介紹奧福兩個重要國際機構“IOSFS ,COS” 的組織、重要工作性質與任務。因為這兩個國際機構是在台灣的音樂教育學者及專家對於奧福音樂教學者較陌生的部分。最後一部分將提到德國基金會(COS)於2020積極推廣的「Orff-License 奧福證照ORFF® 」,未來全世界各地的奧福教學活動將要有此證照,所舉辦的奧福教學研討會及相關活動才可被國際認同。

                 

ㄧ、Orff-schulwerk奧福教學之教育意涵

  Orff-schulwerk與Dalcroze、Kodaly及Suzuki稱為二十世紀四大音樂教學法。而其中奧福教學不能稱為教學法,奧福教學(OSW)主要是重視其理念的落實,教學者必須確實理解其教學核心理念有二:Ganzheitlicher Musikunterricht(完整性音樂課程)及Elementarer Musikunterricht(初始性或稱為原始本然的音樂課程)。在台灣的音樂教育一直被理解的奧福教學是「element」 這個字,卻也一直被許多音樂教育學者及專家解釋為「基礎」與「元素」的概念,所以在台灣的奧福教學被認為僅適用於「幼兒」的音樂教學。而確實能理解奧福音樂教學及其理念者,即知道奧福音樂教學適用於出生到銀髮族(零到九十九歲)的各個年齡層。

  筆者於歐洲學習(1986-1991)期間,指導教授(院長)Regner Hermann經常耳提面命:「奧福教學沒有一定的教學順序性,必須呼應學習者的需求,教學者必須能順應文化、環境及世界潮流而給予適合學習者的學習方法與策略,即是一位好的奧福教學者。」而筆者自回台灣的二十餘年間一直秉持著一完美的奧福教學是「藉由肢體律動、語言、戲劇、節奏、歌唱等人類原始本然的、多元的初始性能力整合的學習才達到完整性音樂課程」。

二、Orff-schulwerk之教學與理念發展分為四階段

  OSW理念與方法的發展並不是短時間即有了完整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其主要理念的完成是經由多數人集體及先後的發展,1924至今將近一世紀的時間才發展較完整的教學理念與策略。OSW主要分成四大階段(Christoph Maubach, 2020),將分別敘述如下:

(一)第一期(1924 – 1944) :音樂與舞蹈律動的結合
   

  最初的奧福教學於1924開始奧福與Dorothee Günther共同創建的「“Günther schule” 珺特舞蹈體操學校」的合作關係,教學對象以二十歲以上學生為主,並非幼童。課程主要以音樂與舞蹈律動為主體,奧福主要負責學生的音樂訓練,包含節奏及樂器技巧,以木笛吹奏與鼓的打擊為主,之後並組成合唱團。兩位的教學以音樂與舞蹈為主的理念主要來自當時德國新浪潮舞蹈的創立者Mary Wigman(瑪莉 薇格曼)的啟發而開啟了音樂及舞蹈舞蹈及音樂的理念。之後發展OSW主要教學者的Gunild Keetman(古尼 凱特曼)於1926進入此學校學習,因為她在音樂與舞蹈整合的表現優異,於1928開始作為學校的助教,而後為此學校的重要指導老師。因此,她之後發展成OSW的重要教學者與核心人物。


(二)第二期(1949 – 1962) : “Orff-schulwerk Musik für Kinder“ (I-V)

  凱特曼是第一位將奧福教學理念實踐於兒童教學的第一位教師,她將「珺特學校」(1924-1944)音樂與舞蹈的完整理念與教學方法完全轉化於孩童的課程。並於1951-1954與奧福共同創作“Orff-schulwerk Musik für Kinder(I-V)“ 五冊書運用於不同階段的課程,也因不同教學對象而改變其教學方法與模式的整合。因這五冊書籍及凱特曼的教學,使得奧福教學理念與策略震驚了全世,從此奧福教學傳遍整個國際。當時奧福及凱特曼希望能將這五冊書作為德國小學音樂課程的主要用書,“schulwerk”即是「學校作品」的意思,但是礙於當時有OSW的教學理念的音樂老師極少數,能兼併音樂及舞蹈的老師更是無幾,OSW教學所應具備的樂器需要有足夠的財力才能負擔,基於以上幾點重要因素使得奧福想要落實在一般學校課程的理想即迅速的付之一炬!

(三)第三期(1961-1980)Orff Institute 奧福音樂教育研究所


       1961奧福音樂教育研究所(Orff Institute)正式在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暨表演藝術學院成立第十一個系所” Elementare Musik und Tanz Bewegungs Erziehuung” 因系所正式的成立於1963於Frohnburg落成之後開始大量的培訓奧福教學專業人才。

(四)第四期(1980- )創意性音畫的發展與融入


  院長Hermann於1980開始,將英國Dr. John Paynter的創意性教學理念融入奧福教學,開展了音樂與舞蹈的另一種表現方式融入課程,使奧福教學更貼近當代的音樂學習模式與思維。如音畫是另一種表現音樂與舞蹈創作與學習途徑的模式,可以使學習者更直接感受到音樂的表現方式與元素,也更能表達自身對音樂與舞蹈的另一種表現與創意的模式(如下圖)。

上圖中可以表達音樂的Glissandi, Tremolo, Sound spots, Sound sprinkles, Cluster sounds, Sound streams, Tone curves,比音樂符號更能快速感受音樂的元素。

 

  以上以四期闡述奧福教學理念與方法發展的歷程,影響及改變其組織與架構。在1983之後各國因環境與文化不斷在改變其奧福音樂教育理念與方法,而奧福的教學理念也因於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及不同語言而隨之修正、更新與發展適合自己國家的奧福教學。

三、Orff-Schulwerk的國際組織

  奧福教學理念的發展與改變之所以可以迅速影響各個國家,其最重要的兩個國際組織是「奧福教學總會或稱為奧福教學論壇(Orff-Schulwerk Forum)」,現稱為「國際薩爾茲堡奧福教學論壇”International Orff-Schulwerk Forum Salzburg”(IOSFS)」,另一個重要國際組織為「奧福基金會Carl Orff Stiftung(COS) 」,以下分別敘述兩個重要組織的工作、任務及貢獻。

(一)IOSFS (2014~ )國際薩爾茲堡奧福論壇

       

  促成IOSFS(2014)的建立,最早是「珺特學校(The Günther School ,1924-1944)」,及之後的奧福教學廣播節目的推廣Orff Schulwerk Schulfunk(從1948年開始),到了出版物Orff-Schulwerk - Music for Children(1950-54)及之後的廣播,電視和出版物日益引起國際關注。

  1961年因「奧福研究所」成立在薩爾茲堡的Akademie Mozarteum,作為「Orff-Schulwerk會議與展覽中心及Orff-Schulwerk培訓學院和國際總部」,透過感興趣的OSW專業教育者共同需求產生了論壇的任務。期間論壇名稱隨之當代的需求而做了下列的改變:1961: Zentralstelle für das Orff-Schulwerk(奧福教學中心)/ 1983: Orff-Schulwerk Zentrum Salzburg(薩爾茲堡奧福教學中心)/ 1988: Orff-Schulwerk Forum(奧福教學論壇)/ 2014: International Orff-Schulwerk Forum Salzburg (IOSFS) (薩爾茲堡國際奧福教學論壇)。主要的會長及其在為年限如下:Wilhelm Keller 1966 – 1982(左圖右上) / Hermann Regner 1983 – 1994(左圖左) / Barbara Haselbach 1994–2018(左圖右下)/ Shirley Salmon, 2018 – 至今(右圖)。

在奧福教學論壇的主要願景是來自:

Orff‘s vision奧福的願景:是音樂、律動和語言的培訓中心,是被平等的教導,是一個可以吸收和滿足的中心;同時,針對興趣和需求者它的訊息遍佈全球的。”(C. Orff,《Schulwerk》,文檔,第3卷)

IOSFS總會的主要任務:

•在感興趣的國家提供研討會和講座 •出版物適應其他語言和文化

•在許多國家成立協會       •建立卡爾·奧福示範學校

•相關出版物           •組織國際專題討論會和會議

•將Orff-Schulwerk的理念與教學適應不同文化的引導顧問

•建立奧福訊息諮詢                             •建立許多國家的Orff-Schulwerk協會

 

  總會經過半世紀的努力,至今加入的會員國已超過五十個國家,而台灣奧福教育協會(TOSA)於1992正式加入總會成為其中之一會員國。總會固定在每年的七月召開一次為期四天的例行會議(Convention),每年有不同的主題並邀請相關的專業教育先進做演講及討論會議。台灣也於這幾年積極參與每年的會議,並提升國內音樂教學者對奧福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活動參與,且瞭解當代OSW的教學趨勢。這些年總會論壇主要推動的是「三階師資培訓課程」,TOSA於2014開始也積極推動此課程,並不斷的在做課程內容與師資的修正,以期達到OSW的教學理念與目的。

(二)COS德國奧福基金會

     「卡爾·奧福基金會」成立於1984年5月17日。卡爾·奧福基金會是「商標ORFF®(2007~)」的所有者。

1. 什麼是COS?它是做什麼?基金會主要工作如下

  • 不會出售奧福藝術遺產,並保護其原始藝術品

  • 促進對卡爾·奧福作品的相關學術研究

  • 鼓勵公眾了解卡爾·奧福的學術、作曲及教育經歷並支持其傳播

2. 基金會主要成員

  基金會的重要成員如下圖:上方的董事會及圖下方的理事會所組成?圖中間的核心秘書為基金會的關鍵人物。

COS的活動及決策: 由實質的相關專家提出最後理事會決定

3. COS實際做哪些事?

  推廣奧福的教育性工作、出版工作、獎助學金、藝術工作、宣傳工作、研究,及檔案文件證明等工作。

4. COS實際權限:

  COS統籌世界各地的OSW協會及相關事務範圍。COS的主要權限包含奧福節慶、奧福中心、協會及相關儀就所、年刊、每年的藝術活動、研究、網路平台、藝術與教育證照核發、國際會員、奧福合奏、奧福博物館、Schott出版社、Studio 49樂器公司、整合各國對於奧福教育的想法、研究、出版物。

        COS今後將主宰OSW的相關活動,於今年度(2020)開始,基金會最重要的工作是積極推廣Orff-License 奧福證照ORFF® 。                  

四、Orff-License 奧福證照ORFF®                   

1. 為什麼需要證照ORFF®

  COS為要確保原創性的奧福音樂教育的品質在一個良好的社群中發展,其次是對於OSW的理念轉化在某些基礎觀點上的理解與認同,且透過良好且公平的評量方式提升奧福音樂教育的品質。

2. 什麼是「證照ORFF®」

  ORFF®和Orff-Schulwerk是透過COS基金會註冊,且登記有案正式的商標

得到ORFF®的證照代表一個活動及訊息,是經過COS評量及肯定的,如同獲得一個品質保證的註冊商標。

 

3. 如何得到證照 ORFF®

  建議參考COS網站上的證照核准標準與申請辦法。

4. 如果沒有證照 ORFF®

  COS相信每個國家的奧福協會會有意願開始去申請,如果沒有申請到證照ORFF®,或是不願意申請證照的國家的協會,基本上這樣的團體或協會所做的任何OSW都不被國際承認的。

 

五、結語

  一個優良的教學理念必須透過嚴謹的、正確的推廣方式傳達音樂教學。筆者於1991完成歐洲學業返國,看到國內奧福教學的一些亂象,如:音樂舞台劇即奧福教學、有箱型木琴的演奏即奧福教學、有肢體拍打的呈現即奧福教學、有音樂與舞蹈的呈現即奧福教學…….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奧福教學的亂象與誤導,奧福教學重於理念落實在教學歷程中的引導,而非結果的表象。

       

  感謝「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秘書長潘宇文博士的邀請,撰寫一篇有關奧福教學的文章,也希望讀者可以藉由這一篇文章了解奧福的兩個重要核心理念「完整性音樂教學及原始本然的初始性教學」,另外也透過這篇文章介紹奧福重要的國際組織與其重要任務。

 

  台灣奧福教育協會(TOSA)也在這兩三年積極參與國際會議,了解OSW的國際趨勢與發展,並將於未來努力的爭取國際奧福證照“ORFF®” 以提升台灣奧福音樂教學的水平,並藉此讓各階層的奧福教學者更了解奧福教學的理念與方法,可以理論與實務間並落實於音樂課程,達到台灣奧福教育協會創建的目的。

重要網站分享:

 IOSFS:https://www.orff-schulwerk-forum-salzburg.org/

 COS  :  https://www.orff.de/en/institutions/carl-orff-foundation/

相關圖片分享:

8AC74FC9-4F34-45CC-8346-310935AF4F0D_edi

​左圖: 2019-IOSFS 年會與COS副會長/紐倫堡大學音樂系主任 Rainer Kotzian 合影於 Orff-Institut: Gunild Saal

左圖:2019-IOSFS年會 與德國奧福協會理事長、波茨坦大學基礎音樂教育系主任Werner Beidinger (右二)、德國慕尼黑藝術學院 著名奧福舞蹈教授Christa Coogan(左二) 、紐西蘭Waikato大學退休教授、總會委員 Christoph Maubach(左一)合影於薩爾茲堡Orff-Institut院所門口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