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站簡介

Total Choir Resources 是一個提供合唱音樂教育者的交流平台,透過Total Choir Resources讓合唱教育者共同學習有關於合唱指揮、增進領導能力及合唱團經營等能力,使合唱教育者充滿信心且享受合唱教學。
二、網站架構
三、特色資源
在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中,特色資源有分別有部落格(BLOG)及廣播(PODCAST),以上兩個介面不需要登入會員就可以瀏覽。
1.部落格(BLOG):網站中討論的內容是與合唱音樂教育相關議題,在部落格的下方會有線上的討論區,提供合唱教育者交流的平台。




四、推薦原因
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以合唱教育現場所遇到的實際情形為主題,這些內容可以給予合唱教育者幫助與資源。此外,Total Choir Resources的Podcast在各大收聽平台都可以免費聆聽,提供音樂教育者不一樣的資源管道,增進合唱音樂教育知能。
提供者:莊宜錚
一、網站簡介
Choral Public Domain Library(CPDL)由拉斐爾·奧恩斯(Rafael Ornes)於1998年12月創立。2005年時,轉換為Wiki的模式,被稱為ChoralWiki,如同合唱版本的維基百科,網站提供免費的合唱樂譜。提供的資源已經超過3702位作曲家的作品,作品數也高於37000多首。
二、網站架構
網站左側的連結,包含主要頁面(main page),頁面當中包含搜尋欄、每日新增樂譜、瀏覽類別等等。在樂譜的頁面(Music scores)中,提供不同的分類方式,來讓使用者搜尋樂譜,類別包含曲名、音樂種類、歌詞語言等等。作曲家頁面中(Composer pages)則提供以作曲家的國籍、年代等分類方式進行搜尋。
三、特色資源
網站中部分樂譜頁面除了樂譜PDF檔案可以下載之外,也提供Midi音樂檔可以試聽,只要點選喇叭的圖案,即可下載。
四、推薦原因
此網站擁有大量的樂譜資源,而且是免費分享給所有使用者;此外,使用者也可分享可使用樂譜,一同擴增合唱音樂的樂譜資料庫。
提供者:巫珮熏
一、網站簡介
Vocal Asia 於2010年成立,是阿卡貝拉純人聲音樂跨國性整合平台,整合日本、港澳、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地區的阿卡貝拉團體、歌手、創作者以及音樂、表演、資訊與知識,期望推廣阿卡貝拉藝術及教育等。
Vocal Asia將資源整合推廣至全亞洲,甚至與歐美地區等組織或人聲團體進行協同整合,從巡迴演出的安排、音樂創作的合作、各地藝術節慶的整合、工作坊與大師班等,都是Vocal Asia主要目標。
二、網站架構
Vocal Asia頁面的架構包含七個區塊,關於(About)、即時新聞(News)、
消息(Events)、專欄(Columns)、團體(Groups)、行事曆(Calendar)及連結(Links),下方對幾個頁面進行介紹:
Internationale Gesellschaft für Polyästhetische Erziehung(IGPE)
國際多元美感教育學會簡介
陳姿光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
IGPE於1982年,由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羅舍爾(Pro. Dr. Wolfgang Roscher, 1927-2002)教授在奧地利薩爾茲堡的「薩爾茲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一次研討會上成立,並由他擔任學會 Wolfgang Roscher教授理事長至2000年;現任理事長為霍夫鮑爾(Gerhard Hofbauer)教授。
一、網站簡介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

專題一: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sessment in Music Education
國際音樂教育評量研討會
陳曉雰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教授 /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以下簡稱本會)會刊陸續介紹了 ISME、APSMER 國際音樂教育組織,兩者分別為國際、亞太地區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的指標。而即將辦理第七屆的國際音樂教育評量研討會(ISAME),是世界唯一長期以音樂教育評量為主題所辦理的研討會,在國際間已累積相當聲望;尤其,ISAME4 在臺灣舉辦,本會為 supporter 之一,對親身參與的筆者而言更是別具意義。
ISAME 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Florida)音樂系 Timothy Brophy 教授發起,於 2007 年 3 月在該校舉辦第一屆,共計有來自 3 個國家 131 位的與會者。Brophy 教授原本只是規劃單次的活動,由於收到廣大的迴響,促成了每兩年辦理一次的形式。第二屆於 2009 年4 月再度於佛羅里達大學舉辦,共有來自 13 個國家 163 位的與會者,較第一屆明顯成長,可看出「評量」所受的重視漸增,亦使 ISAME 走上國際化的道路。ISAME3 於德國布萊梅大學(University of Bremen)舉辦,會議天數由原本 3 天增加為 4 天,形式與規格更加國際化,籌辦方面採取分工協作(collegial)的方式,由 Brophy 教授與合辦學校相互配合。ISAME4於臺灣師範大學舉辦不僅是臺灣音樂教育的一個里程碑,也自此建立 ISAME「美洲—歐洲—亞洲」輪替之模式,擴充探討音樂教育評量議題的國際視野,亦增添與會的新鮮感。而繳交 ISAME的全文必須經過審查通過,再集結為論文集,由美國 GIA 出版社出版,提升了 ISAME 的學術聲望,也是鼓勵學者發表的國際平臺。
為了讓 ISAME 走向國際,Brophy 教授積極探尋與評估舉辦 ISAME 的場地。在 ISAME7即將登場之際,已可看到第八屆在德國漢諾威(Hanover)舉辦的訊息。臺師大辦理 ISAME4的契機,源於 Brophy 教授 2007 年 12 月的來訪。在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音樂系名譽教授 Keith Thompson 的引薦下,Brophy 教授應邀擔任臺師大音樂學系與本會舉辦「2007 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音樂教育評量—演奏、創造與聆聽」之主講者,之後曾數度來臺。ISAME4 聚集來自 13 個國家(含地區)共 226 位與會者,其中 60 位來自國外,並在總計 69 篇的發表中占了七成,使 ISAME4 極具國際會議的樣貌,在國內辦理的研討會中十分罕見。ISAME4 形式多元,包含主題演講、圓桌論壇、論文發表、海報發表、工作坊,以及針對核心議題的全體會議(plenary session)與焦點座談(focus group)。在緊湊的議程中,大會特地安排中學音樂課的參訪,以讓國際友人認識臺灣學校音樂教育的概況。
除了學術研討與交流,ISAME4藉由開閉幕音樂表演,展示臺灣傳統與創新的多元音樂風貌;現場出版社的展覽攤位,提供與會者駐足停留、瀏覽思考的一隅;從歡迎茶會、茶敘、午餐到席設圓山飯店的晚宴,讓與會者體驗臺灣的美食文化;臺師大音樂系音樂教育組碩士生身著橘色制服,與校園親善大使協力負責接待工作,成就了一場國際音樂教育交流的饗宴,也為ISAME譜出動人的樂章。臺師大由專人設計的大會標誌(圖1右上角),亦從當時沿用至今。


在經濟部的贊助下,賴美鈴教授與筆者曾於 2012 年 7 月赴希臘參加第 30 屆 ISME 世界年會,以宣傳 ISAME4。ISAME4 從籌備到結案幾近兩年半,在東西文化中求取好的品質,在一步一腳印中積累豐碩的成果。筆者在參與 ISAME 的過程中,深深體會 Brophy 教授所付出的心力,ISAME 也在 Brophy 教授的貢獻下成長茁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