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下載.png

吳舜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

摘要

     本次出國參與國際柯大宜學會於美國洛杉磯柯爾本學院舉辦之第26屆論壇,時間為112年7月31日至8月04日共計5天議程,以下簡介國際柯大宜學會,接續分享論壇內容。此次論壇適逢學會成立50週年,在疫情過後,別具意義,活動包含4場次主題演講、2場圓桌、37場工作坊及13篇專論,以及午間與夜間音樂會組成,加以每日的晨唱及開/閉幕式的演唱,以歌唱落實全民教育之理念,油然而生,筆者也藉此機會參訪洛杉磯相關藝文設施與現場音樂展演,收穫滿滿,不虛此行。

組織簡介︰國際柯大宜學會 IKS

     本次參與之國際論壇係由國際柯大宜學會(International Kodály Society, IKS)舉辦。該學會以倡導匈牙利音樂家柯大宜(Zoltan Kodály 1882-1967)音樂教育理念聞名,柯大宜教學法(The Kodály Method)也是國內研究音樂教育實務的重要基礎。以柯大宜命名的學會以匈牙利為據點,於1975年創立於凱奇凱梅特(Kecskemét),此為匈牙利第8大城市,同時也是音樂家柯大宜的出生地。國際柯大宜學會目前活躍於34個國家,且於16個國家設有關聯組織,執行辦公室設於布達佩斯(Budapest),由國際理事會主持,臺灣也在其組織之下設有分會組織。學會每年出版兩期以音樂教育為主的學術刊物,並每兩年舉辦國際論壇。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國際柯大宜論壇(International Kodaly Symposium),第一屆於1973年在美國加州的聖名大學(Holy Names University)召開。國際論壇通常安排5天日程,包含各式會議活動。柯大宜教學法重視在地文化,主辦方總會將自己的文化特色在論壇中呈現。柯大宜音樂教育國際論壇不僅為學術交流,更以音樂為中心,拓展音樂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視野。本次國際論壇適逢國際柯大宜學會成立50週年,意義非凡。

 

論壇網址 IKS Symposium 2023 https://www.ikssymposium2023.org/home
論壇簡介 IKS23 Promo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8cTUr4J4g

image.png

論壇內容︰唱遊於音樂教育理論與實務

主題演講(8月01日至8月04日每日09:00-09:30)

場次​

日程

 

 

主講

國家

 

 

簡歷

講題

摘述

第1場

 

8月01日

 

Shinji Inagi

 

日本

稻城真司生於日本靜岡縣,為楊百翰大學獲物理及音樂學士,以及音樂教育碩士及亞利桑那大學博士,期間隨Jerry Jaccard 學習Kodály音樂教育。 他能演奏管風琴且作曲,目前在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學任教,也擔任日本及國際Kodály學會董事會成員。

Connecting roots and heritage to our present communities through music

透過音樂將(音樂)根源及(文化)資產與我們當前社群相連結。

介紹日本雅樂(Gagaku)及學校六年級學生須習唱之今版越天樂(Etenraku imayo)曲調,主講人強調日本雅樂目前應為世界現存最古老的樂團音樂之一,並以手號教唱此曲,也發現Re五聲音階調式深深影響日本雅樂。

主講者並提供原始演出之前奏曲(Netori)影音,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是主講人特別提到日本攤車(vendors)可以聽到以re調式形成的曲調遺風,以及日本國歌也以此為基礎。

主講人目前從事各國國歌與其文化遺產關聯之研究,頗令人期待。

image.png

第2場

 

8月02日

 

Anna  Dalos

 

匈牙利

於布達佩斯李斯特費倫茨音樂學院學習音樂學,獲博士學位。擔任RCH音樂學研究所20-21世紀匈牙利音樂檔案館負責人,研究重點為匈牙利20世紀音樂、作曲史及音樂學,出版多部與Kodály及其他匈牙利作曲家專著。卓越成就使其於2021年成為匈牙利科學院博士。

Conne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Kodály ideas and principles

將柯大宜的思想與原則連結應用。

不論是音樂教育或音樂學研究,均認同Kodály是20世紀最具人文素養的音樂家,由其音樂創作及教育思想可見一斑。相較於德國作家Thomas Mann或法國作家Romain Rolland,Kodály的作品毫無疑義是人文主義之代表,透過作品分析與應用,主講人具體呈現其對於Kodály人文思想體現之實證,尤其是對匈牙利人民在宗教、文化、歷史及政治層面的影響,而其音樂教學思想的核心即是兒童,這些都是來自主講人於Kodály的書信、口述影音、合唱作品與民歌分析系列之研究所得。

image.png

第3場

 

8月03日

 

Anne Laskey

 

美國

加州奧克蘭聖名大學的音樂榮譽教授及Kodály中心主任,教授教育學、實習及民間音樂。 Anne 擁有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音樂碩士學位及聖名大學Kodály專家證書,2008年獲得OAKE傑出教育家獎。目前研究與蓋爾·尼德曼(Gail Needleman)共同創作的線上美國民歌集。

Connect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連結教師與學生。

Parker Palmer曾在《教師之心》(The heart of a teacher)一書中提及,好老師將自己投入於科目及學生之中,這彷彿形成3S(self, subject, & student)的交織,對教師而言,這樣的連結力非常重要。

此場演講由三方面進行討論︰1.曲目的選擇與呈現;2.引導學生成為獨立的音樂人/小音樂家;3.增強學生彼此及與家人及社區的連結。因之,主講人以美國常見且熟悉的童謠為例,陳述其選曲原則及教學呈現步驟之邏輯性,且延伸擴充此曲在生活中的應用與創意延展。

image.png

第4場

 

8月04日

 

Susanna Saw

 

馬來西亞

致力推廣馬來西亞音樂及合唱教育,目前是馬來亞大學音樂學院及馬來西亞藝術學院講師及合唱團總監。常受邀擔任各種國際合唱節評審,也是國際合唱音樂聯合會(IFCM)主辦的亞太合唱理事會成員,擔任國際柯大宜學會、世界青少年/兒童合唱藝術家協會及馬來西亞音樂教育協會副主席。

Connecting IK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the Kodály movement

連結IKS-柯大宜運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為何要加入IKS?我能從中獲益多少?這是在人們加入柯大宜學會時常問的兩個問題。許多教師完備職前訓練且對教學熟稔,知能充沛,何以需要再加入學會組織?這問題只有1 個答案,那就是「社群」(communities)。

今逢國際柯大宜學會成立50週年,每兩年於Kodály出生地Kecskemét及世界各城市輪辦,及在強調音樂教育的社群性,連結Kodály理念及各地附屬組織之發展。

未來國際柯大宜學會將如何永續運作?疫情考驗改變音樂教學模式,人與人的連結也將產生不同的互動方式。

image.png

     參與前述4場主題演講,其演講題目扣緊論壇主題-透過音樂連結人文,講題與講者個人專業發展相關,卻也呈現Kodály教育理念之精髓。短短30分鐘的演講,緊湊中益顯概念之深化,分別從傳統、史論、教育、倡議等面向,透過實例闡釋Kodály教育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專題論壇/工作坊/專論發表

     除前述4場主題演講,由8月1日至8月4日,論壇尚安排2場圓桌(panels & round table discussions)、37場工作坊(workshops)及13篇專論(papers)發表,多數場次為45分鐘,由不同面向共同探討Kodály教育理論與實務,此次未及參與專論及工作坊之徵選與發表,但仍把握此次與會,針對與我個人專業相關場次,參與聆聽,也獲益良多。以下簡要介紹所參與的14場次內容。

​ 日期   時段     性質            主題                 發表人                     摘述

8月1日

​8月2日

8月3日

8月4日

​10:00-10:45

​11:00-11:45

14:00-14:45

 

 

15:00-15:45

 

 

 

 

 

​10:00-10:45

11:00-11:45

 

 

 

 

14:00-14:45

 

 

 

 

15:00-15:45

 

 

 

 

 

16:00-16:45

 

 

 

 

 

 

 

10:00-10:45

 

 

 

 

11:00-11:45

14:00-14:45

15:00-15:45

 

 

10:00-10:45

​工作坊

專論

專論

圓桌

工作坊

工作坊

 

 

 

​專論

 

 

 

 

 

工作坊

 

 

 

​專論

 

 

 

 

 

 

工作坊

工作坊






Modal singing: An old/new approach

Whose music is it, anyway? Chidren’s songs and games in the classroom

Common pointss between Japanese and western musical scale transitions (Movement of the core tone- tonic in the scale from “re-mi-fa-sol” to “la-do”)

IKS LászlóVikár International Folk Music Research Forum

Steps towards musical creativity

The value of canons in the world of Kodály

Folk songs to masterworks:A pedagogical analysis using Kodály techniques

The connection to past tonal music from an eraly age to university level training

Relative solmization vs Greek music modes: Using Kodály relative solmization to sing and analyze Greek folk music and Byzantine church music modes

Effective warm-up exercises for the body, mind, spirit, and voice

Connecting singers, song, and audience: The power of narrative, history, culture, and roots in a concert setting

Bartók for children-miniature masterworks

Round table: Pioneers of the Kodály movement

 

The music is the game: Reconceptualizing “Kodály” in the secondary choral rehearsal

Alec Schumacker

Susan Brumfield

Masahiro Inukai

Jenny Brunner等11人

Sarah Burns

David Vinden

Donna Menhart

János Harváth

Michalis Patseas

Fernando Malvar-Ruiz

Marni Strome

Kathy Kuddes

Susanna Saw等5人

Matthew Hanne

調式歌唱的新與舊教學觀點以教會調式為例,透過當代作曲家對此舊素材的創作,重新檢視調式歌唱的意義與價值。

論及當代學校音樂教育,為顧及教學實務、文化敏感度、歷史脈絡等條件,採行多元的樂曲,其間的教育理念何以適切反映,將是音樂教師的挑戰。

東西方音樂的觀點總是相左,講者意圖由日本音階與西洋音階探討其差異,例如五度音被視為音調本質或和聲平行的不適切性,在強調多元文化的觀點下,實有調整觀點之必要性。

此一圓桌時段共3.5小時,考量場次主題無法全程參與,僅出席最後時段,但聆聽不同學者分享其對於音樂教育如何側重歌謠之教學分析,深有同感,長久以來,音樂專業的樂曲分析總是與教學實務有所隔閡,但透過系統方法,教學者應該善用客觀化之分析技術,確實定調所欲教學素材之重點及呈現方式。

講者以Lois Choksy對於即興與作曲在Kodály教學應按部就班邁向學生的創造力,這也是我挑選此場次參與之原因。講者透過多感的運用,以創造力的6C(content,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s, critical thinking, collaboration, & creativity),探索節奏與曲調在即興作曲的應用之道。

Kodály教育的課堂常使用卡農,其映照內在聽力與教育信念,卡農可以由簡易輪唱開始,學習「聆聽」更是重要的部分。本場次探討卡農曲的垂直和聲與線性曲調之間關聯性,並且也可將之運用於學生自由的創意回應。

在講者調整題目後,我仍覺得有參與之價值,此因民歌與經典作品皆為音樂教學取材的重要條件,也是諸多教師的難題。考量教學場域及資源狀況,以歌唱及民歌誠屬可行之道,除Kodály教學技術外,其他音樂教學法也應適切運用以活化教學。

本場次旨在探討從早期學習到大學程度,音樂基礎訓練與後調性音樂的關聯性,這是許多大學生在專業面對的課題。講者針對無調音樂的教學,提供新模式(Modus Novus),也妥適呈現Kodály教學技術的做法與背後的後設思維。

1989年,Kodály教學法已於希臘展開,最困難即在調式的教學,但透過相對音感及手號,能夠有效理解希臘音樂模式及拜占庭教堂音樂模式。講者分享音的相對意義,此令我思考臺灣音樂班學生如何能認同相對音感的重要性,如何兼顧相對與絕對音感於不同教學對象之共存,是每位音樂教師應面對之增能。

本場次還是呈現講者的現場實力,透過實際的暖身活動,充分發揮身體,包含腦與意志在內,其與聲音的有效連結,每每參與Fernando的講座總是充滿動能,他同時也是論壇合唱演出的重要角色。

敘說與文化具有相當的人文色彩,能有秩序地藉由音樂表達之。如何透過合唱排練過程涵蘊學員對於音樂文獻的完整觀點?而舞臺經驗如何串連至課堂學習,以演出激勵學生的學習鬥志,這些都是教師可以深思及於每次教育或演出經驗中,不斷成長與精進。

本場次針對Béla Bartók在20世紀初以匈牙利與斯伐洛克民歌為素材之音樂作品或改編,講者呈現這些音樂在學校現場於歌唱、律動及樂器演奏等之運用方式,落實讓孩童接觸經典作品之教育目標。

此圓桌訂定2項議題,一為Kodály運動的先驅者,二為不同國家對於Kodály教學法的適應之道,參與者包含匈牙利、比利時、智利、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南韓及馬來西亞等國家,期待下次也能加入臺灣地區的推動成果分享與討論。

「音樂即是遊戲」,這句話充分展現音樂的動態與邏輯特性,而「柯大宜」這個名字也意味著多樣的教學活動。講者意圖透過曲目選擇及於中學合唱團的運作方式,發展具有體系脈絡的音樂教學方法與信念。

論壇參與音樂會演出

     國際柯大宜論壇與一般學術會議最大不同即在其秉持柯大宜教學法精神,特地安排合唱團練與演出活動,使與會者有一難忘的音樂之旅。筆者此次有幸參與,首先是開幕式前的排練,僅30分鐘即粉墨登場,曲目為Kodály的作品Evening Song,對於下午召開的開幕式時段可謂應景之效。

     論壇議程自8月01日至04日於每日上午08:30-08:50均安排晨唱活動,分別由合唱專業人員帶領練唱,同時也進行首調唱名的概念引導,顯示Kodály 對於歌唱教育之重視。而開幕式甫開始接到5份合唱譜,曲目包含Kodály作品Stabat Mater (Ave Maria)、Billy Joel作品Air (Dublinesque)、Anton Bruckner作品Locus Iste (This Place)、Josel Gabriel Rheinberger作品Abendlied (Evening song)、Miguel Matamoros作品Juramento (Boleor)及Keith Hampton作品Praise His Holy Name!。透過每日定時30分鐘練習,在充滿幽默性格的指揮Fernando Malvar-Ruiz引導下,如期於閉幕式前整裝演出,可謂參與論壇過程的一大挑戰,但卻令人「樂」在其中,對於合唱曲目的蒐集可以說收穫滿滿。

音教知旅︰映照國際論壇及洛杉磯風貌

     此次論壇所在地柯爾本音樂學校為洛杉磯當地著名的私立表演藝術學校,由Richard D. Colburn企業家的加州基金會推動,成立於2003年,專注於音樂與舞蹈人才培育,筆者也蒐集該校對高中藝術人才培育之資訊,資金挹注對藝術學習具一定效益,此次參訪也有助於國內藝術才能教育精進之參考。學校簡介網址連結  https://www.colburnschool.edu/about-colburn/

     於論壇報到前對洛杉磯周邊環境探查發現,洛杉磯市區及論壇舉辦地學校周圍,設有數座高水準藝文展館如華特Ÿ迪士尼音樂廳(Walter Disney Concert Hall)、布洛德博物館(The Broad)、洛杉磯當代美術館(L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 LACAM)、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LACMA)等,亦有著名人文古蹟如中央市場(Grand Central Market)及天使鐵路(Angel Flight Railway)。這些洛杉磯市區近在咫尺的藝術場館,針對其具設計感的外觀就是一場建築的視覺饗宴,而其典藏現代藝術家作品如草間彌生及安迪Ÿ沃荷(Andy Warhol),且門票固定時段免費,物超所值。天使鐵路樂電影《樂來樂愛你》(LaLaLand)取景之一,見證小火車由早期社會功能蛻變為市區文化景點的意義。

      筆者受旅居洛杉磯音樂家張翠文邀約,前往著名的好萊塢大道(Hollywood Boulevard)與露天劇場(Hollywood Bowl)參訪,並有機會觀賞到甫於2022年獲美國范克萊本鋼琴大賽(The 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且當年僅18歲的韓國鋼琴家任奫燦(Yunchan Lim),彈奏其獲獎的《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於露天劇場的萬人觀賞演出,也暢談對音樂班學子的專才培育觀點及後續推動措施。

 

     國際柯大宜學會秉持柯大宜教學法信念,強調每個人皆應擁有發展音樂天分的權利與機會,音樂教育為一般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樂教學應使用具教育價值的傳統、經典及世界廣泛之音樂素材,滿足學生音樂表達所需,也促進人們之間的互動與理解。雖然此次論壇知旅,個人獨行,卻在音樂教育豐碩滿盈,這是疫情緩和以來最令人稱心的一次遠行。

image.png

圖1 抵達會議地點 Colburn School

image.png

圖3 論壇手冊及識別證

image.png

圖5 歌唱練習場地-小型音樂廳

image.png

圖7 論壇主會場-大型音樂廳

image.png

圖9 各國音樂教育同好齊聚藝堂

image.png

圖11 論壇歷史回顧-1973年首辦

image.png

圖13 論壇晨唱-讓人回到音樂本質

image.png

圖15 主題演講-學習始終來自歌唱

image.png

圖17 有趣的音樂教學素材分享

image.png

圖19 每日會場報到必看裝置藝術

image.png

圖21 美術館排隊人潮絡繹不絕

image.png

圖23 至好萊塢露天劇場觀賞演出

image.png

圖2 論壇註冊報到

圖4 論壇手冊及練唱譜(20USD)

158.jpg
image.png

圖6 論壇開幕前練唱-現學現賣

image.png

圖8 論壇開幕式群唱-來自四面八方

image.png

圖10 播放柯大宜紀念影音令人崇敬

image.png

圖12 論壇歷史回顧-Lois Choksy致詞

image.png

圖14 論壇晨唱-充滿專業與幽默的領唱

image.png

圖16 工作坊-學習始終來自遊戲

image.png

圖18 摩拳潤口-歌唱演出前的排練

image.png

圖20 會場旁知名展館-迪士尼音樂廳

image.png

圖22 大都會隱身的骨董火車站

image.png

圖24 漫步街頭巧遇默劇大師卓別林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