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站簡介
Total Choir Resources 是一個提供合唱音樂教育者的交流平台,透過Total Choir Resources讓合唱教育者共同學習有關於合唱指揮、增進領導能力及合唱團經營等能力,使合唱教育者充滿信心且享受合唱教學。
二、網站架構
三、特色資源
在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中,特色資源有分別有部落格(BLOG)及廣播(PODCAST),以上兩個介面不需要登入會員就可以瀏覽。
1.部落格(BLOG):網站中討論的內容是與合唱音樂教育相關議題,在部落格的下方會有線上的討論區,提供合唱教育者交流的平台。
四、推薦原因
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以合唱教育現場所遇到的實際情形為主題,這些內容可以給予合唱教育者幫助與資源。此外,Total Choir Resources的Podcast在各大收聽平台都可以免費聆聽,提供音樂教育者不一樣的資源管道,增進合唱音樂教育知能。
提供者:莊宜錚
一、網站簡介
Choral Public Domain Library(CPDL)由拉斐爾·奧恩斯(Rafael Ornes)於1998年12月創立。2005年時,轉換為Wiki的模式,被稱為ChoralWiki,如同合唱版本的維基百科,網站提供免費的合唱樂譜。提供的資源已經超過3702位作曲家的作品,作品數也高於37000多首。
二、網站架構
網站左側的連結,包含主要頁面(main page),頁面當中包含搜尋欄、每日新增樂譜、瀏覽類別等等。在樂譜的頁面(Music scores)中,提供不同的分類方式,來讓使用者搜尋樂譜,類別包含曲名、音樂種類、歌詞語言等等。作曲家頁面中(Composer pages)則提供以作曲家的國籍、年代等分類方式進行搜尋。
三、特色資源
網站中部分樂譜頁面除了樂譜PDF檔案可以下載之外,也提供Midi音樂檔可以試聽,只要點選喇叭的圖案,即可下載。
四、推薦原因
此網站擁有大量的樂譜資源,而且是免費分享給所有使用者;此外,使用者也可分享可使用樂譜,一同擴增合唱音樂的樂譜資料庫。
提供者:巫珮熏
一、網站簡介
Vocal Asia 於2010年成立,是阿卡貝拉純人聲音樂跨國性整合平台,整合日本、港澳、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地區的阿卡貝拉團體、歌手、創作者以及音樂、表演、資訊與知識,期望推廣阿卡貝拉藝術及教育等。
Vocal Asia將資源整合推廣至全亞洲,甚至與歐美地區等組織或人聲團體進行協同整合,從巡迴演出的安排、音樂創作的合作、各地藝術節慶的整合、工作坊與大師班等,都是Vocal Asia主要目標。
二、網站架構
Vocal Asia頁面的架構包含七個區塊,關於(About)、即時新聞(News)、
消息(Events)、專欄(Columns)、團體(Groups)、行事曆(Calendar)及連結(Links),下方對幾個頁面進行介紹:
Internationale Gesellschaft für Polyästhetische Erziehung(IGPE)
國際多元美感教育學會簡介
陳姿光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
IGPE於1982年,由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羅舍爾(Pro. Dr. Wolfgang Roscher, 1927-2002)教授在奧地利薩爾茲堡的「薩爾茲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一次研討會上成立,並由他擔任學會 Wolfgang Roscher教授理事長至2000年;現任理事長為霍夫鮑爾(Gerhard Hofbauer)教授。
一、網站簡介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
榮獲鄭南榕基金會教案【優選】
我們都「移」樣─
移工在臺灣的人權議題
師大附中音樂專任教師 羅偉銘
組別:高中組
教案名稱:我們都「移」樣─移工在臺灣的人權議題
課程主題:移工在臺灣的人權議題
人權主題:人權的基本概念、人權與民主法治、人權與生活實踐
適用年級:高中二年級
教學節數:七節(每節50分鐘,共 350分鐘)
課程類別:彈性(校訂)課程
一、設計理念
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資料庫截至 111 年底的統計資料,我國目前移工人數已經超過72萬人,移工來臺主要分為兩大類:社福移工與產業移工,前者以家庭看護、機構看護、家庭幫傭為主,以印尼籍為最多;後者以營建業、製造業、農林漁牧業為主,以越南籍占最多數。
移工替臺灣解決勞動力不足的現況,然而,移工是否有受到良好的照顧與保護呢?以家庭幫傭與看護為例,因其不受《勞基法》保護,沒有基本工資、工時限制、休假等基本保障。在來臺過程中,也可能受到仲介與雇主的剝削,甚至有人口走私與販運的問題(曹雅容,2020)。根據張珠夏(2020)、陳奕瑄(2021)的研究也顯示,移工的薪資、工作環境、工作時數與待遇差異也因雇主、仲介而異,可能讓移工產生角色衝突與壓力。此外,政府也嚴格限制移工的工作地點、時間與薪資水平,僅將移工視為短期的勞動力補充,而非可能成為社會中長期、永久之成員。同時也剝奪了移工自由流動的權力,例如是否能在週末休假、讓移工處在過勞的狀態(鄭百騰, 2019)。雖然現今在海外勞動力供給減緩的影響下,雇主、仲介與移工的關係有逐漸改變,但移工之人權提升方面,仍有諸多限制(王裕衡, 2017)。
《世界人權宣言》保障人的生命權、人身權、財產權、自由權等基本權利,在108課綱《議題融入手冊》中提及:人權是不論其種族、性別、社會階級皆應享有的權利,不但任何社會或政府不得任意剝奪、侵犯,甚至應積極提供個人表達和發展的機會,才能尊重個人尊嚴、包容差異,達到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標。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更關注移工族群的基本權利,因而設計此主題課程。此課程適用於高中跨年段之彈性學習課程,結合社會領域、藝術領域之設計,例如「社會領域」提及移工來臺背景與年代、人權與移工相關法律;「藝術領域」提及認識多元文化的藝術形式與排練移工主題戲劇演出。
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核心素養中提及「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高中生即將成年、進入社會,須具備敏察和接納多元文化的涵養。在面對移工時,除了不歧視、給予尊重包容之外,多數人經常處在「不作為」的狀態,但事實上我們可以成為「倡議者」,去多做一些行動,幫助移工改善他們的生活,甚至影響政府、雇主、仲介的行動,讓移工的基本人權得以受到保障。期許透過此課程之影響力,讓未來有一天「移工,不只是移工」,而是在臺灣一同構築此多元文化、多采多姿文化的一分子。
二、教學目標
整體教學目標
-
學生能認識不同族群之文化、生活習慣與藝術形式。
-
學生能理解移工在臺面對的處境與困難。
-
學生能提出替移工人權發聲的倡議方式,並實際做出行動。
各節教學目標
第一堂 認識移工的背景、產業與工作內容、移工相關的法律與權利義務。
第二堂 以實境解謎遊戲體驗離鄉背井的移工視角,來臺時遇到的種種困難。
第三堂 透過表演藝術中戲劇與音樂配樂聲景的演出,讓學生了解移工在臺的生活習慣與 背後原因。
第四堂 從日常飲食、娛樂、宗教、藝術等面相了解移工的在臺文化,並能繪製海報呈現 移工的日常生活。
第五堂 讓同學們認識不同國家的文化與特色,並設計「異國文化嘉年華」活動。
第六堂 讓學生思考移工「過去、現在、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困境,提出解決方案。
第七堂 藉由明信片與學習單的撰寫,讓學生提出替移工人權發聲的倡議方式,並實際做 出行動。
三、能力指標/學習重點及素養
藝S-U-A2 運用設計與批判性思考,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
藝S-U-C1 養成以藝術活動關注社會議題的意識及責任。
藝E-V-5 身體、聲音、戲劇、舞蹈之即興與創作。
藝P-V-6 表演藝術應用於生活、職涯、傳統文化與公民議題。
音A-V-1 多元風格之樂曲。
音A-V-2 音樂展演形式。
四、預計參訪地點
臺北車站周邊。
五、教學資源與策略
教師自編教材(參考社會領域、藝術領域課本)、電腦、投影機、PPT、解謎遊戲包、學習單 、角色卡。
六、教學過程
※本教案為沉浸式體驗教學設計,學生將扮演從原國家來到臺灣工作的「在臺移工」,所面臨之困境與挑戰。
【第一節】
教學準備:教師入戲,扮演人力仲介公司,說明移工來臺的相關資訊,包含移工歷史、法律、權利義務等。課堂一開始告訴學生即將扮演不同國家的移工,本堂課場景為原國家之仲介辦公室。(以下用語僅以「教師」、「學生」表示「人力仲介公司」與「移工」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10分鐘)
-
教師歡迎各位同學來到說明會,即將開始嶄新的旅程。詢問同學是否知道移工的工作種類?例如:工廠的勞工、家庭幫傭、看護工等,請同學分享經驗。
-
教師介紹「移工」的定義: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定義為「凡不具有該國籍,而於該國家就業之勞動者」稱為「移工」。
-
教師請同學猜測目前全臺灣的移工人數有多少?從哪個國家來的移工最多?哪些國家有開放移工來臺工作?
二、發展活動(25分鐘)
-
教師介紹臺灣的外籍移工歷史:從 1980 年代起有移工來臺工作。播放影片:【東南亞移工大哉問】從印尼到台灣,移工們離家的理由,讓同學們認識移工來臺工作的原因。(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p6KlTWVa4 )。
-
教師介紹移工的國籍:目前臺灣開放「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蒙古」這六國的移工來臺工作,且總人數已經突破 70萬人,也就是每35個在臺灣的人,就會有一個東南亞移工,且以印尼為最多。此外,台印雖非邦交國,但在教育上有許多互動關係,如雅加達台灣教育中心、台灣提供的獎學金會吸引印尼學生來台求學;而臺灣提出的新南向政策,也鼓勵官方與民間的交流。
-
教師引導同學認識移工的產業類別:教師給予兩個關鍵字─「社福移工」與「產業移工」,請同學們以平板或手機查詢兩者的工作性質與內容、產業級別,以及在兩者中移工的佔比。
-
教師介紹移工的制度:仲介在資方與勞方間的角色為何?移工的薪水如何計算?移工為何在來臺前就必須得付一大筆錢(仲介費),才能來工作?
-
教師介紹移工相關的法律、權利與義務,以及移工的醫療資源等。
三、總結活動(15分鐘)
-
全班分為 6 組,接下來即將全組扮演同一個國家的移工角色。
-
教師發下角色卡(附件一內容包含國籍、性別、年齡、家庭狀況、工作地點、工作內容等。
-
教師請同學們閉起眼睛,進入角色,想像即將前往臺灣,展開未知的旅程。
-
教師請同學在便條紙上寫下「對於即將到臺灣生活的期待與心境」以及「可能面臨的挫折與問題為何?」例如:語言不通、醫療問題、居住問題等。貼在黑板上,並互相分享。
-
回家作業:請學生上網查有關在臺移工,面對的工作、生活與文化差異之相關新聞。
【第二節】
教學準備:教師於本堂課扮演資深在臺移工為了幫助初來臺灣的新進移工更快了解臺灣的一切,精心設計了三道謎題(附件二讓身為新進移工的學生們,於本堂課進行闖關,體驗在臺可能會遇到的工作、生活與文化差異。以下用語僅以「教師 」、「學生」表示「資深移工」與「新進移工」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卡之設定,為剛到臺灣的新進移工。開啟未知的旅程,即將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呢?
-
講解本節課將進行實境遊戲的規則與注意事項。
-
請各組按照上一堂的組別入座,組長領取解謎道具。
二、發展活動─實境解謎遊戲(30分鐘)
-
實境解謎遊戲:共三道關卡
(1)第一關─以顧玉玲〈一點六米寬的樓梯〉散文出題,體驗移工來臺後的「居住環境 與困境」。
(2)第二關─以移工初來臺灣碰到「語言不通的」問題進行謎題設計。
(3)第三關─以移工在臺的文化層面(宗教、音樂、穿著、飲食)進行謎題設計。
2.各組在解謎時,教師須隨時留意各組狀況,是否有同學需要協助。
3.各組解完謎題時,請組長找老師確認,並登記各組完成時間與完成順序。
三、總結活動(15分鐘)
-
成績計算時間─公布各組完成時間,給予前三名完成的組別正增強(加分或小禮物)。
-
謎題檢討:說明各題解法與題目設計背後的涵義。
-
請同學分享上一節課查詢在臺移工面對的工作、生活與文化差異之相關新聞。
-
收回謎題包。
-
回家作業:請同學們利用假日走訪臺北車站周邊,觀察移工放假時都在做什麼?下禮拜於課堂上分享。
【第三節】
教學準備:本堂課將以《為什麼移工都在直播》為主軸,教師改編書中故事為短篇劇本,並扮演 「對移工不了解的臺灣人」好奇為什麼移工總是拿著手機在視訊與直播。學生扮演移工以戲劇形式演出故事橋段,將移工潛在的心境讓大家了解。(以下用語僅以「教師」、「學生」表示「對移工不了解的臺灣人」與「移工 」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卡之設定,為已經來臺一段時間的移工,詢問同學們上週在臺北車站周邊的觀察,各組進行發表。
-
此時教師提出一個疑問:「有沒有發現許多移工時常使用手機他們都在做些什麼?」 並引導學生說出「視訊、直播」。
-
教師說明《為什麼移工都在直播》書中提及:根據勞動部的統計,近九成外籍看護工無法固定休假, 5 成僅有「部分放假」,而且有3成4的看護工不曾放假。 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移工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用手機直播,因而成為一個人際溝通、自我抒發的出口。
二、發展活動(40分鐘)
-
教師入戲,扮演想了解為什麼移工總是在直播的臺灣人,請同學閱讀《為什麼移工都在直播》中的小故事,發下改編劇本(附件三)。
-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 進行角色扮演(包含:劇本中角色、導演、幕後人員),設計劇中橋段體驗移工的心境,並以適合的聲景或配樂進行搭配。
-
給予各組10-15分鐘討論,並設計3分鐘的戲劇即興演出。
-
各組上臺呈現(每組3分鐘),各組填寫互評表。
三、總結活動(5分鐘)
-
各組互相給予回饋,教師針對戲劇演出內容給予回饋,並進行課堂總結。
-
回家作業:請同學根據角色卡上的工作地點,查詢移工在當地的日常飲食、娛樂、宗教相關資訊。
【第四節】
教學準備:教師於本堂課扮演剛來臺灣的新進移工,同學們扮演資深移工,幫助初來臺灣的新進移工更快了解日常生活,繪製了工作地點的生活地圖,例如可以去哪裡買到家鄉的飲食、休閒娛樂等資訊。(以下用語僅以「教師」、「學生」表示「新進移工」與「資深移工」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卡之設定,為已經來臺一段時間的移工,詢問同學查詢移工在當地的日常飲食、娛樂、宗教相關資訊,各組進行發表。
二、發展活動(35分鐘)
-
教師發下空白海報,請學生分組完成地圖的繪製,須包含日常飲食(可以去哪裡買到家鄉的飲食或移工友善餐廳)、休閒娛樂(放假去處、購物地點)、宗教(可以去哪裡祭祀、祈禱、禮拜)等資訊。
-
給予各組20分鐘時間繪製,教師須隨時留意各組狀況,是否有同學需要協助。
-
請各組將海報貼到黑板上,並指派同學上台分享成品。
三、總結活動(10分鐘)
-
各組互相給予回饋,教師針對海報內容給予回饋,並進行課堂總結。
-
回家作業:請同學根據角色卡上的原國籍,查詢該國家的基本資料(包含、景點、文化、節慶、藝術、音樂形式、飲食等相關資訊),並找到該國具代表性的圖片或照片至少五張,列印出來,下週會進行分享 。
【第五節】
教學準備:教師於本堂課扮演想了解異國文化的臺灣人,同學們扮演資深移工,希望透過舉辦異國文化嘉年華,讓更多臺灣人認識自己的國家。(以下用語僅以「教師」、「學生」表示「想了解異國文化的臺灣人」與「資深移工」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卡之設定,為已經來臺一段時間的移工,詢問同學是否都有列印出該國具代表性的圖片或照片。
二、發展活動(30分鐘)
-
教師說明今日舉辦異國文化嘉年華,邀請各組設立攤位讓大家互相闖關,以移工視角 介紹自己國家的特色(包含、景點、文化、節慶、藝術、音樂形式、飲食等面向)。
-
給予各組15分鐘討論如何介紹與擺設圖片照片,並設計三道闖關的題目(例如: 可在介紹時說明泰國的打招呼方式為何?最後要闖關者說出與做出該動作或是詢問印尼的傳統打擊樂合奏稱為什麼)
-
攤位製作完成後,各組成員輪流顧攤,其他組員至別組進行闖關,時間共15分鐘。時間內聽完介紹並闖關成功者可獲得該組點數。
三、總結活動(15分鐘)
-
教師計算同學們獲得的點數,並總結各組分享的內容。
-
請同學回家思考,除了今日以「異國文化嘉年華」活動讓臺灣人更認識自己的家鄉外,還有什麼方式可以讓臺灣人更認識自己的國家?
-
回家作業:請同學們以移工視角思考,來到臺灣一段時間後,可能遇到哪些困境或問題待解決(政策面、生活面、文化面等)?
【第六節】
教學準備:教師於本堂課扮演政府移工政策官員,同學們扮演即將離臺的資深移工,官員們希望透過對話機制,瞭解移工的想法與面臨的問題,提供未來政策制訂時的參考。(以下用語僅以「教師」、「學生」表示「政府官員」與「即將離臺移工」的角色關係)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卡之設定,為即將離臺的移工,詢問同學們對於在臺灣生活,有哪些曾經遇過的困境與問題待解決?請各組輪流發表。
二、發展活動(3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1)以車站、機場等地設有的祈禱室為例,雖看似多元族群友善,但事實上在空間使用上非常不足,讓信徒無法在固定的時間進行朝拜。
(2)以伊斯蘭教齋戒月為例,在該月份移工飲食上有諸多限制,但雇主是否能體諒其狀況,抑或是維持原來的工作份量?
(3)以疫情期間的道德兩難問題為例:政府針對失聯或逃跑移工,告知其來打疫苗不會受到法律制裁,但移工真的來打疫苗時,卻又登記其身份為非法勞工? -
教師發下便條紙與海報,請各組以移工視角 寫下在「過去、現在、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困境。
-
各組進行發表。
-
針對剛剛寫下的「過去、現在、未來」可能遭遇的問題與困境,提出解決方案 ,用另外一個顏色的便條紙寫下。
-
各組進行發表。
三、總結活動(10分鐘)
-
教師針對移工在臺面臨的困境,提出目前已有的資源,例如One forty非營利組織、GWO外籍工作者發展協會等,簡要介紹這些組織的理念與工作內容。
【第七節】
教學準備:本堂課即將卸下角色、脫離沉浸式的設定。
一、引起動機(5分鐘)
-
卸除角色:教師請小組圍圈坐下,眼睛閉上,回顧這段時間的移工旅程,思考各種心情(如:開心、辛苦、遺憾、難過等情緒)。
-
教師引導學生睜開眼睛後,即離開移工的角色設定,交回角色卡,回到學生的身分。
二、發展活動(35分鐘)
-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身為高中生,針對移工在臺的權益,我們可以做出哪些行動?
-
活動1:寫信馬拉松─ 明信片製作
(1)介紹國際上知名的寫信馬拉松活動,請學生以此為範例,寫一封信給「移工」、「雇主」、「仲介」或「政策倡議者」,希望能夠如何幫助改善移工的權利,或是給移工一些鼓勵、溫暖的話。在明信片中,選取一首能代表臺灣在地的歌曲或聲景,製作成QR code 貼在明信片上。
(2)邀請五位同學上台分享所寫的內容。 -
活動2:當我們同在「移」起,我們都「移」樣
(1)請各組發想,除了寫信馬拉松之外,身為高中生的大家,還能夠做些什麼,來為移工的權益行動與實踐。
(2)發下學習單(附件四),請各組討論後寫下我能為移工議題所做的「短期」、「中期」、「長期」目標。
(3)請各組進行分享。
三、總結活動(10分鐘)
-
請同學於短期、中期、長期的期程到時,回顧是否有達到預定的目標。
-
針對此課程進行總結:希望同學們對於移工,不再只是「不歧視」、「不為」,而是對於移工的人權能夠主動去「關心」、「挺身而出」、「行動」與「實踐」。
-
教師收回明信片,替同學們寄出。
-
收回學習單。
七、教學評量
採多元評量方式,包含以下評量:
-
觀察評量教師口頭問答時,學生若有回答問題、主動發言或課堂良好互動,給予正增強(加分)。加分方式分為三層級:
+1.5 能回答教師的問題,回答內容能切中要點,或是具有學生獨到的見解。
+1 能回答教師的問題,回答方向大致正確,但回答的內容較簡略或粗淺。 +0.5 能嘗試回答教師的問題,但回答方向錯誤或離題。
2.實作評量(解謎遊戲): 在解謎遊戲結束後,登記各組完成的時間, 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則換算成平時成績之加分 ,第一組完成+3分、第二組完成+2.5分、第三組完成 +2分(以此類推)。
備註:若解謎過程中被老師或其他組別發現使用不正當手段(例如:暴力破解答案、偷看別組答案等)破解者,不予計算成績。
3.實作評量(《為什麼移工都在直播》戲劇呈現)
向度
理念傳達
戲劇角色
表達
聲音的運用
A(5 分)
能呈現原著內的移工故事與理念,並極具巧思讓演出有亮點
能做到以下三點:動作流暢 、 口語流暢 、適切表達劇中角色的型、動作或特徵
能達成以下三項:妥善運用並模仿移工聲音語言 、 歌曲配樂搭配適當 、 能運用適當的聲景
B(4分)
能呈現原著內的移工故事與理念,並稍微加入自己的詮釋
能做到以下任兩點:動作流暢 、口語流暢 、適切表達劇中角色的型、動作或特徵
能達成以下任兩項:妥善運用並模仿移工聲音
語言 、 歌曲配樂搭配
適當 、 能運用適當的
聲景
C(3 分)
能呈現原著內的移工故事理念,但僅將故事內容直接作為
戲劇文本
能做到以下任一點:動作流暢 、口語流暢 、適切表達劇中角色的型、動作或特徵
能達成以下 任一項:妥善運用並模仿移工聲音
語言 、 歌曲配樂搭配
適當 、 能運用適當的
聲景
D(2 分)
能嘗試傳達原著中的移工故事理念,但概念並不清楚
以下三點皆有待加強:動作流暢、 口語流暢 、適切表達劇中角色的外
型、動作或
特徵
以下三點皆有待加強:妥善運用並模仿移工聲音語言 、 歌曲配樂搭配適當 、 能運用適當的聲景
E(1 分)
未達D級
未達D級
未達D級
4.實作評量(異國文化嘉年華):依據學生得到的點數給予平時成績加分
5.紙筆評量:學習單
八、參考資源(補充教材、引用資料來源、小提醒......)
附件一:角色卡
附件二:解謎題目
附件三:故事劇本
附件四:學習單內容
在前幾節的課堂中,我們認識了許多在臺移工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歧視,現在
讓我們一起來想一想,我們能夠為移工做些什麼行動?
行動面向 實際例子
我自己的行動
我影響身邊的人的行動
我影響社會大眾的行動
九、教學省思
-
在實施此教案時,學生普遍對於移工議題較為陌生,所以需要較多時間給與先備知識的建立,以及回家作業的上網資料查詢,學生在討論時較能聚焦。
-
本課程設計為沉浸式教學體驗但難免會有學生較難進入角色,或嘻笑、干擾的行為出現,因此教師在情境的建立需要格外留意。
-
在課程中的第二節課為實境解謎的設計,教師以密碼鎖與寶箱作為道具,除需要適時給予學生提示外,也要留意學生暴力破解,或是破壞道具的行為。
-
實施教學後,學生對於移工能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但期許在課堂後,不只是停留在「知」的層次,對於移工的人權不再只是「不歧視」、「不作為」,而是能夠主動去「關心」、「挺身而出」、「行動」與「實踐」。
參考資料:
曹雅容(2020)。人類安全下之臺灣移工權利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 立中興大學。
張珠夏(2020)。外籍移工在臺灣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實踐 大學。
陳奕瑄(2021)。在台印尼籍移工生活品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 學。
王裕衡(2017)。掙脫鎖鏈的曙光:移工仲介過程的權利轉移〔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鄭百騰(2019)。當「移工」不再「只是移工」:異地勞動者在台灣工作場域之 外的社會生活與主體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