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李若瑜 老師

新北市立新店高級中學音樂專任教師

2020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實務工作坊
「創藝海洋 ~寫一首自己的歌」

「報告老師!我滿腔熱血、滿腹靈感,我想寫歌!」
親愛的音樂老師們,您是否在教室裡接收過學生們像這樣子的請求呢?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能擔任音樂老師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透過自己的專業所學,帶領更多年輕學子認識浩瀚音樂的美好,能與年輕活力的孩子共學,真是太棒的一件事!然而,新時代的教室已經不再如同從前單方向由老師講述,更多的時候,我們試著把學習的自主權透過引導交給學生。音樂課程要怎麼「從做中學」?要怎麼「跨越知識領域的框架」?在這樣的思考之下,我漸漸發展出一系列以「海洋」為主軸、開發學生「創作」的可能性的課程出現。

新1.png

Why 海洋? 沈浸式海洋氣息的校園

     本校為海洋教育學科中心,包括地球科學、地理等科目的教師用心在海洋議題深耕多年。除此之外,本校也得到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高中職組特優,校內活動包含海洋週、海洋詩獎、海洋金頭腦,課程包含海洋守護行動必修......,甚至是以海洋為主題的教室佈置,都讓師生很自然地沈浸在這樣的海洋氣息中。
       在這樣活潑且多元的校園氛圍中,筆者開始構思於音樂科的創意課程裡進行一場關於「藝術中的海洋」的認識與創作發想。高三音樂課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最後階段的音樂課,筆者為作曲專業,盼望能以自身專長帶領學生從「我所認識的臺灣海域」出發,知海、愛海,展開進階的藝術發想。透過集體創作共同開發感官海洋的想像、學習善用音樂符號、演奏唱自己的海之戀歌並使用多媒體錄製,進而品味同學們嘔心瀝血之作,來進行一場屬於自己的海洋戀歌之旅。
       以下為筆者規劃的課程教學進程:

新2.png

How 創意教學創新策略,集體創作的火花

     創作最迷人之處,就是「原創激發人靈魂深處的堅持」,在這樣的教學進程中,由於每一位同學的音樂基礎能力不盡相同,透過「集體創作」以達到共學、共成長的境界。

*情境式的教學模式:本教學專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知海、愛海,並由海的意象發想創作歌曲。因此,以學生為課程主體,無論是對於海的建構歌詞發想、或尋找音樂創作的靈感、將哼唱出的音樂記錄下來等,完全由學生為執行的中心;教師必須為課程架構擬定大方向進程、給予學生專業的協助。

      行腳臺灣- 看海的日子

新3.png

      放眼世界的藝術:繪畫作品裡的海

新4.png

學生的歌詞發想單

新5.png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透過分組的集體創作,同學們得以依據個別的差異性而找到「共好」的模式共同創作並解決問題。例如:善於書寫詩詞的同學主導歌詞草創、有演奏樂器基礎的同學思考音樂的進行、善於演唱的同學試著將共同創作歌唱出來、對於影音多媒體熟稔的同學掌控錄音的流程。可說是貢獻自己的能力共創作品。

*師徒制的教學模式:學生為主體共創詞曲時不免遇到「是否押韻呢?」「語韻如何拿捏呢?」「我們不知道想到的音高要如何記譜下來」等關鍵性問題時,教師必須即時擔任「諮詢者」,以專業角度及豐富經驗引導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方向。同時,分組詞曲創作至一定程度時,教師應規劃一段各組的師生討論時間,就各組獨一無二的創作,針對音樂及詞曲本身進行研討。

Just do it! 合作學習讓1+1大於2

       整體而言,情境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意發想教學方式,由於「音樂創作」是較應用層次的課程,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先備條件才得以詞曲創作。因此合作學習得以讓1+1大於2,共同激盪不一樣的火花,然而教師為諮詢者的角色,亦是相當關鍵性的。

       透過這樣的創意教學,跳脫了僅止於演奏演唱、樂理的認識、或鑑賞名家作品這類單一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詞曲集體創作的過程中,從透過「臺灣是受到海恩賜的島國」的發想,以充滿感知的內心展開詞曲創作,孩子們於回饋單中也寫下「原來我能寫歌!原來某某同學這麼感性,寫出來的詞這麼美!原來某某同學會演奏鋼琴!」等,大家發現各自不為人知的一面。此外,
教師成為各組即時的諮詢者非常重要,不僅
能讓集體創作順利進行,也可就個別化的問
題進行紓解和引導。

新6.png

       若非作曲專長的音樂教師也不必排斥在
課堂中進行音樂創作,教師的先備條件是對
於海洋的抒情具備想像力並帶領同學發想,
對音樂架構有足夠了解,能在課堂中說明基
本的音樂創作原則(例如:使用動機的模進
手法、反覆手法,基礎的和弦架構等),就能游刃有餘,享受這系列絕對會有美好的意外收穫的單元!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