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站簡介

Total Choir Resources 是一個提供合唱音樂教育者的交流平台,透過Total Choir Resources讓合唱教育者共同學習有關於合唱指揮、增進領導能力及合唱團經營等能力,使合唱教育者充滿信心且享受合唱教學。
二、網站架構
三、特色資源
在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中,特色資源有分別有部落格(BLOG)及廣播(PODCAST),以上兩個介面不需要登入會員就可以瀏覽。
1.部落格(BLOG):網站中討論的內容是與合唱音樂教育相關議題,在部落格的下方會有線上的討論區,提供合唱教育者交流的平台。




四、推薦原因
Total Choir Resources網站以合唱教育現場所遇到的實際情形為主題,這些內容可以給予合唱教育者幫助與資源。此外,Total Choir Resources的Podcast在各大收聽平台都可以免費聆聽,提供音樂教育者不一樣的資源管道,增進合唱音樂教育知能。
提供者:莊宜錚
一、網站簡介
Choral Public Domain Library(CPDL)由拉斐爾·奧恩斯(Rafael Ornes)於1998年12月創立。2005年時,轉換為Wiki的模式,被稱為ChoralWiki,如同合唱版本的維基百科,網站提供免費的合唱樂譜。提供的資源已經超過3702位作曲家的作品,作品數也高於37000多首。
二、網站架構
網站左側的連結,包含主要頁面(main page),頁面當中包含搜尋欄、每日新增樂譜、瀏覽類別等等。在樂譜的頁面(Music scores)中,提供不同的分類方式,來讓使用者搜尋樂譜,類別包含曲名、音樂種類、歌詞語言等等。作曲家頁面中(Composer pages)則提供以作曲家的國籍、年代等分類方式進行搜尋。
三、特色資源
網站中部分樂譜頁面除了樂譜PDF檔案可以下載之外,也提供Midi音樂檔可以試聽,只要點選喇叭的圖案,即可下載。
四、推薦原因
此網站擁有大量的樂譜資源,而且是免費分享給所有使用者;此外,使用者也可分享可使用樂譜,一同擴增合唱音樂的樂譜資料庫。
提供者:巫珮熏
一、網站簡介
Vocal Asia 於2010年成立,是阿卡貝拉純人聲音樂跨國性整合平台,整合日本、港澳、新加坡及中國大陸等地區的阿卡貝拉團體、歌手、創作者以及音樂、表演、資訊與知識,期望推廣阿卡貝拉藝術及教育等。
Vocal Asia將資源整合推廣至全亞洲,甚至與歐美地區等組織或人聲團體進行協同整合,從巡迴演出的安排、音樂創作的合作、各地藝術節慶的整合、工作坊與大師班等,都是Vocal Asia主要目標。
二、網站架構
Vocal Asia頁面的架構包含七個區塊,關於(About)、即時新聞(News)、
消息(Events)、專欄(Columns)、團體(Groups)、行事曆(Calendar)及連結(Links),下方對幾個頁面進行介紹:
Internationale Gesellschaft für Polyästhetische Erziehung(IGPE)
國際多元美感教育學會簡介
陳姿光
南臺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理事
IGPE於1982年,由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羅舍爾(Pro. Dr. Wolfgang Roscher, 1927-2002)教授在奧地利薩爾茲堡的「薩爾茲堡要塞」(Festung Hohensalzburg)一次研討會上成立,並由他擔任學會 Wolfgang Roscher教授理事長至2000年;現任理事長為霍夫鮑爾(Gerhard Hofbauer)教授。
一、網站簡介


中華民國音樂教育學會

李若瑜 老師
新北市立新店高級中學音樂專任教師
2020音樂教育學術研討會:實務工作坊
「創藝海洋 ~寫一首自己的歌」
「報告老師!我滿腔熱血、滿腹靈感,我想寫歌!」
親愛 的音樂老師們,您是否在教室裡接收過學生們像這樣子的請求呢?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能擔任音樂老師實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透過自己的專業所學,帶領更多年輕學子認識浩瀚音樂的美好,能與年輕活力的孩子共學,真是太棒的一件事!然而,新時代的教室已經不再如同從前單方向由老師講述,更多的時候,我們試著把學習的自主權透過引導交給學生。音樂課程要怎麼「從做中學」?要怎麼「跨越知識領域的框架」?在這樣的思考之下,我漸漸發展出一系列以「海洋」為主軸、開發學生「創作」的可能性的課程出現。

Why 海洋? 沈浸式海洋氣息的校園
本校為海洋教育學科中心,包括地球科學、地理等科目的教師用心在海洋議題深耕多年。除此之外,本校也得到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高中職組特優,校內活動包含海洋週、海洋詩獎、海洋金頭腦,課程包含海洋守護行動必修......,甚至是以海洋為主題的教室佈置,都讓師生很自然地沈浸在這樣的海洋氣息中。
在這樣活潑且多元的校園氛圍中,筆者開始構思於音樂科的創意課程裡進行一場關於「藝術中的海洋」的認識與創作發想。高三音樂課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最後階段的音樂課,筆者為作曲專業,盼望能以自身專長帶領學生從「我所認識的臺灣海域」出發,知海、愛海,展開進階的藝術發想。透過集體創作共同開發感官海洋的想像、學習善用音樂符號、演奏唱自己的海之戀歌並使用多媒體錄製,進而品味同學們嘔心瀝血之作,來進行一場屬於自己的海洋戀歌之旅。
以下為筆者規劃的課程教學進程:

How 創意教學創新策略,集體創作的火花
創作最迷人之處,就是「原創激發人靈魂深處的堅持」,在這樣的教學進程中,由於每一位同學的音樂基礎能力不盡相同,透過「集體創作」以達到共學、共成長的境界。
*情境式的教學模式:本教學專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知海、愛海,並由海的意象發想創作歌曲。因此,以學生為課程主體,無論是對於海的建構歌詞發想、或尋找音樂創作的靈感、將哼唱出的音樂記錄下來等,完全由學生為執行的中心;教師必須為課程架構擬定大方向進程、給予學生專業的協助。
行腳臺灣- 看海的日子

放眼 世界的藝術:繪畫作品裡的海

學生的歌詞發想單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透過分組的集體創作,同學們得以依據個別的差異性而找到「共好」的模式共同創作並解決問題。例如:善於書寫詩詞的同學主導歌詞草創、有演奏樂器基礎的同學思考音樂的進行、善於演唱的同學試著將共同創作歌唱出來、對於影音多媒體熟稔的同學掌控錄音的流程。可說是貢獻自己的能力共創作品。
*師徒制的教學模式:學生為主體共創詞曲時不免遇到「是否押韻呢?」「語韻如何拿捏呢?」「我們不知道想到的音高要如何記譜下來」等關鍵性問題時,教師必須即時擔任「諮詢者」,以專業角度及豐富經驗引導學生們解決問題的方向。同時,分組詞曲創作至一定程度時,教師應規劃一段各組的師生討論時間,就各組獨一無二的創作,針對音樂及詞曲本身進行研討。
Just do it! 合作學習讓1+1大於2
整體而言,情境式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意發想教學方式,由於「音樂創作」是較應用層次的課程,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先備條件才得以詞曲創作。因此合作學習得以讓1+1大於2,共同激盪不一樣的火花,然而教師為諮詢者的角色,亦是相當關鍵性的。
透過這樣的創意教學,跳脫了僅止於演奏演唱、樂理的認識、或鑑賞名家作品這類單一的學習目標;學生在詞曲集體創作的過程中,從透過「臺灣是受到海恩賜的島國」的發想,以充滿感知的內心展開詞曲創作,孩子們於回饋單中也寫下「原來我能寫歌!原來某某同學這麼感性,寫出來的詞這麼美!原來某某同學會演奏鋼琴!」等,大家發現各自不為人知的一面。此外,
教師成為各組即時的諮詢者非常重要,不僅
能讓集體創作順利進行,也可就個別化的問
題進行紓解和引導。
